气调贮藏保鲜
果蔬、切花等产品在进气调贮藏时,除了乙烯必须去除或尽量降低到最低允许水平外,主要涉及的贮藏条件是气体成分中O₂和CO₂含量、温度和相对湿度这四项指标。为了再贮藏过程中,减少产品的水分损失,必须按产品对相对湿度的要求,保持高的相对湿度(一般为90%~95%)。
因此在气调贮藏中贮藏条件的选择,主要是O₂和CO₂的含量与温度三项指标以及三者的配合。这不仅因为它们单独影响植物组织的成熟、衰老以及其他各种生理生化过程,而且它们彼此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,从而对贮藏产品生联动或拮抗的综合影响,对O₂和CO₂含量和温度三项指标的选择分述如下:
气体O₂和CO₂指标的选择 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:
控制O₂和CO₂体积之和接近于21%的双指标,这种方式调整容易,早期的气调贮藏就应用这种指标。在气调贮藏过程中,利用果蔬等产品自身呼吸来达到低O₂和高CO₂浓度,两者体积之和约21%。因为普通空气中含O₂约21%,CO₂仅约0.03%,将果蔬产品贮藏在密闭的容器内,在正常情况下主要以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,呼吸商约等于1,即呼吸消耗掉一定体积O₂的同时可释放出等体积的CO₂,使贮藏环境空气中的O₂和CO₂体积之和仍近于21%。这种方式使用上很方便,只要把果品或蔬菜封闭即可。其优点是不能充分发挥气调贮藏应有的作用,因为当O₂含量较低(<10%)时,就可能因CO₂过高而导致生理损伤。一般讲O₂和CO₂控制于相近的指标(两者各约10%,有时CO₂高于O₂),简称高O₂高CO₂指标。其优点是操作简单,不需要设备投资,采用塑料薄膜就能造成透气很少的基本密闭的环境,当O₂浓度将至要求指标时,CO₂浓度就上升到了要求的指标。此后,定期经常更新一定体积的空气,就可以稳定地维持这个配合比例。它可以应用于一些耐CO₂的蔬菜的贮藏。
控制O₂和CO₂体积之和低于21%的双指标,用人工的方法同时控制适宜的低O₂和高CO₂含量,这是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气调方式。O₂和CO₂浓度之和在10%左右或以下,O₂浓度多为2%~5%,CO₂则根据产品的耐受性而定,一般也在1%~5%之内。习惯上把气体浓度在2%~5%范围的称低指标。这种方式贮藏效果最好,单操作管理比较复杂,设备也较复杂。
控制低O₂单指标,这种方式只控制贮藏环境中O₂的含量,产品呼吸作用产生的CO₂用吸收剂(一般采用碱石灰)全部吸收。因为当环境中无CO₂存在时,O₂影响植物呼吸的阈值大约为7%,因此O₂必须低于7%才能表现出气调作用;O₂在5%以下时作用明显;常用的范围是2%~4%。个别的产品可以采用1%~1.5%的超低氧。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如方式(2),但优于方式(1),调整也比较简单。在贮藏对CO₂敏感的产品时,采用低O₂单指标不但管理方便,还不会引起CO₂伤害。但是纯低氧条件不能抑制叶绿素的降解。
温度与气体的综合效应,果蔬、切花等产品采后的生理代谢主要受温度的影响,因此,气调贮藏只有在最适合的温度下贮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。例如在常温下进行气调贮藏虽然比在同样的温度下不气调的效果好,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如冷藏不气调的好。同一果蔬产品,如果冷藏的最合适温度为0℃,气调时可将温度升高1~2℃。因为一些植物组织在0℃附件的低温下对CO₂敏感,容易发生伤害,稍高的温度即可避免。
温度较高时,气调可弥补温度的不足,如绿番茄在20~28℃进行气调贮藏,其效果与在10~13℃下的空气中贮藏相似。
在没有冷藏条件的地方,可采用塑料薄膜气调方法进行贮藏。对不能冷藏的热带、亚热带果蔬产品特别有意义,可在
较高的温度下利用气调延长贮存期,又可避免冷害。温度、O₂和CO₂成分互相增效和制约。如低O₂可延缓叶绿素的降解,
若加上适当的高CO₂,保绿效果更好;但温度升高将加速叶绿素降解,会使效果不明显。高CO₂伤害在温度降低或O₂含量降低时,特别严重;适当提高O₂含量或温度,高CO₂伤害就会得到缓解。因此,要做好气调贮藏保鲜必须根据果蔬种类、品种、产地、采收期和贮藏的不同阶段等特点,通过反复试验,确定3个条件的最佳配合比例,才能达到最好的贮藏效果。
根据有关资料介绍,应用气调库贮藏水果,不仅能延长贮藏期2~3个月,保持了水果质量和营养价值,还减少经济损失。气调贮藏5个月的苹果质量,相当于冷藏3个月左右的质量。草莓极易败坏,0℃下只能保存7~10天,5℃下为3~5天,21℃下仅为1~2天。如用气调贮藏,贮藏期可达15天,不仅抑制了败坏,而且品质很好。所以,气调保鲜果蔬的经济价值是较高的。
气调贮藏与普通冷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:
但是实际上气调贮藏并非简单地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,还包括温度控制、加湿、气密、通风、脱除有害气体和遥测遥控在内的多项技术的综合工程。这样才能达到各种参数的最佳控制指标和最佳贮藏效果。
气调贮藏与真空冷却有机结合之后,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和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。
但是气调保鲜也有如下缺点: